人民日報:今年是日中邦交正;35周年,也是“日中文化體育交流年”,紀念活動豐富多彩。3月13日,“北京日中歌星超級演唱會”在北展劇場舉行,日本的W—INDS、后藤真希、平原綾香等知名歌手與中國歌星同臺獻藝,偌大的劇場淹沒在中國年輕人的狂熱歡呼之中。
9月16日,“2007北京日中民間文化節”在王府井舉辦。日本文化親善大使酒井法子蒞臨現場,吸引了約10萬中國民眾前來觀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對富有中日民俗風情的演出贊嘆不已。
流行與傳統都令兩國青年癡迷
上世紀80年代,高倉健、山口百惠、中野良子、栗原小卷出演的電影、電視劇,得到許多中國觀眾的喜愛。而如今在更多的領域,“現在的日本文化”同樣受到歡迎。歌曲、動漫、電視劇等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國深受民眾歡迎。
全世界的孩子幾乎都看日本動畫片。在中國,幾乎所有城市都出現了“動漫熱”現象!抖呃睞夢》、《蠟筆小新》、《聰明的一休》、《網球王子》等廣為人知。今年春天,北京大學舉行了“后期配音”大賽,學生們用日語表演了日本動畫和電視劇的片斷,連日本人也被他們的高水平所折服。同時也切實感受到日本動畫正在被中國人廣泛認可與接受。北京電影學院的動畫學院每年都要舉辦動漫節,并為中國優秀動畫片頒發“日本大使獎”。
中國的年輕人不僅對日本的動漫和電視劇,對歌舞伎、茶道、花道、和服等日本傳統文化的興趣也十分濃厚。今年歌舞伎和能劇在北京等大城市舉行了公演。引人入勝的劇情、優美的姿態、演技和音樂的完美一致,贏得了全場觀眾的拍手喝彩。30年前歌舞伎在中國公演時,中國觀眾近半數中途退場。此次這樣的情況沒有再發生,中國觀眾對于異域文化給予了積極評價。
文化交流是雙向的。日本的年輕人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歷史及現代文化也表現出很大興趣。從隋唐時代起,日本就開始學習中國的文史、制度和生產技能等。今天的日本年輕人從孩童時代起就接觸《論語》、唐詩、《三國演義》和《西游記》等,他們和中國青少年一樣喜歡諸葛孔明和關羽。為京劇、昆曲和二胡所傾倒而開始學習中國傳統戲曲和樂器的日本人也不在少數。以張藝謀和陳凱歌為代表的中國導演所拍攝的現代電影也廣受日本民眾的歡迎。此外,由于日本電視臺的涉華報道涵蓋了中國大都市和偏遠農村的生活,許多日本人對中國文化、社會、政治、經濟、旅游等方面的信息都很關注。學習中文的熱潮波及到了日本在校學生、工薪族、主婦和退休老人等各個群體。
北京奧運使體育交流重現繁榮
奧運會明年將在北京舉辦。在迎來日中邦交正;35周年的今天,頻繁的體育交流讓人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經為日中體育交流做出過貢獻的人們。
據日本乒乓球協會的木村先生回憶,1961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北京舉行,周恩來總理親自接見了日本代表團,并提議今后每年都進行日中乒乓球交流,日本的世界冠軍荻村伊智朗等選手響應周總理的提議,數次來華指導、進行技術交流。他們和中國許多優秀運動員是對手也是很好的伙伴。通過交流切磋使雙方的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強的“乒乓王國”,是日本追趕的目標。
現在日本的“體育親善大使”福原愛從小學時代起就在中國接受訓練,兩年前還加入了中國的職業隊參加比賽。日中兩國體育界的交流日益緊密,今年8月,兩國友協和乒協還在北京舉辦了“日中友好城市小學生乒乓球友誼賽”。來自58對日中友好城市的100多名小學生以球會友,用這種特殊方式紀念中日邦交正;35周年。
日中兩國的體育交流不只限于乒乓球領域。五六十歲的中國人可能還記得在女子排球界非常有名的大松博文教練。他率領“東洋魔女”在東京奧運會上奪得了冠軍。1965年,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大松教練專程來到上海對中國女子排球隊進行了一個月的特訓,使中國女排有了飛躍的進步。為備戰北京奧運會,日本花樣游泳隊的井村雅代教練已來華執教中國隊,開始了一輪新的交流。文化體育交流對于促進日中相互理解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衷心希望在北京奧運會所有競技項目中,日中兩國選手都能夠發揮出應有水平,共同為弘揚“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做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