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陳熹):從知音故里、江畔黃鶴的武漢,到宜水而昌、高峽平湖的宜昌,八藝節伴著歌聲和微笑,帶著歡樂和喜慶,將藝術撒向荊楚大地,帶到每個人心中。
昨晚,襯著三峽大壩璀璨的燈火,枕著萬里長江不息的濤聲,宜昌變成了歡樂的海洋,為八藝節的完美落幕而歡慶。
宜昌劇院內,伴隨著雄渾莊嚴的音樂,金色的大編鐘徐徐升起,大屏幕上出現浩瀚的江面,遠處飛來的白鴿組合成八藝節會徽。50名舞者如同波光粼粼的峽江,一條木船從“編鐘”里緩緩駛入,一名土家孩童站立船頭喊著山歌,引來山水共鳴。
主持人瞿弦和、劉芳菲、康輝、官琳激情報告:中國舞臺藝術的最高獎——文華大獎一一揭曉。
代表中國舞臺藝術最高水平的54臺劇目,在角逐文華獎的同時,也給荊楚人民帶來了藝術享受。
回望昭君出塞、屈原問天、探秘巴楚風情,熱情好客的宜昌兒女,用《楚水巴山》純樸激越的舞蹈,慶祝八藝節圓滿成功。
八藝節吉祥物楚楚,邁開可愛的步履,舉著九藝節的大旗,交給下一屆藝術節舉辦地廣州的領導人。人們用熱烈的掌聲,祝福中國藝術節永不落幕。
劇場之外,夷陵廣場,群眾文藝大聯歡火熱舉行。
雄渾低婉的村鼓、枝江楠管熱熱鬧鬧,山歌《匝酒歌》、《花咚咚的姐》盡顯巴楚風情,舞蹈《長陽撒葉兒嗬》、《趕毛狗》風姿妙曼;舒緩優雅的樂聲中,1000人跳起了交誼舞……
人們在盡情地唱,盡情地跳,藝術和歡樂,使廣場一片沸騰。
近200發絢爛的焰火,劃過夜空,照亮宜昌的夜空。
一排排金光閃閃的“彩尾雷”、一朵朵紅色的“牡丹”、一個個“喜慶宮燈”,給宜昌披上節日的盛裝;“雙龍戲節徽”騰空而起,表達著宜昌兒女對八藝節絢爛閉幕的祝賀。“再見,再見,赤壁夕陽,神農晨曦;再見,再見,洪湖荷花,峽江金橘。雖然船兒乘風遠去,我卻把心留在這里……”
著名歌手譚晶,深情演繹的閉幕式主題曲《把心留在這里》,回響在絢麗奪目的焰火里,匯入千百人的歡呼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