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生民歌大賽(陜西西安•2007)”將于2007年12月19日—21日在陜西西安舉行。此次大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陜西省廣播電影電視局、陜西省文化廳和陜西電視臺承辦。這一比賽是我國原生民歌最高水平的比賽,是優秀原生民歌手的一次大聚會。它的成功舉辦,對于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搶救與保護,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原生民歌大賽暨盛世歡歌大型人文活動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陜西廳舉行
11月22日上午,“中國原生民歌大賽暨盛世歡歌大型人文活動”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陜西廳舉行。陜西省副省長李堂堂、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長韓永進、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李松、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任賢良、著名歌唱家、本次大賽評委會主任王昆等出席了新聞發布會,文化部辦公廳副主任陸耀儒主持了發布會。
“中國原生民歌大賽”組委會主任、陜西省副省長李堂堂出席發布會并講話
文化部辦公廳副主任陸耀儒主持新聞發布會
2002年起,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在中宣部、文化部的領導和支持下,先后舉辦了三屆“南北民歌擂臺賽”(2002年浙江仙居,2004年山西左權,2005年北京宋莊)。三屆比賽,累計報名參賽歌手(節目)達到800多個,覆蓋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包括臺灣),涵蓋了我國各地各主要民族的代表性歌種。同時,還廣泛邀請民間音樂界的專家學者觀摩比賽,舉辦學術研討會;賽后,在上海、北京等地舉辦了多場獲獎歌手演唱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原生民歌、民歌手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
與前三屆比賽不同,本屆原生民歌大賽有幾個新特點:一是活動規格提高、名稱有所變化,但宗旨不變,即以比賽的方式,展示和交流各地、各民族的原生民歌,推動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經中宣部批準(中宣辦發函[2007]120號),文化部、陜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本屆比賽名稱改為“中國原生民歌大賽(陜西西安•2007)”,由文化部和陜西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這是我國政府文化主管部門第一次舉辦的原生民歌大賽,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原生民歌和優秀民間歌手的高度重視和關懷。
二是在參賽選手的推薦、選拔上,范圍更加廣泛,質量更高。除繼續由各地文化主管部門推薦選送外,藝術院校負責 “院校組”節目和歌手的推薦、選送。此外,增加了“尋歌”環節,組委會派出5路攝制組,分赴原生民歌較為集中的東北、內蒙、新疆、西南、西北等地區,考察、記錄民間歌手的情況,并向評委會推薦,確保參賽選手的質量和代表性。
三是組別設置更加科學、合理。本屆大賽分三個組別。為使比賽更加公平,民間歌手分成“獨唱及對唱組”、“多人組合組”;為鼓勵各類藝術院校師生向民間歌手學習,促進教育傳承,增加了“院校組”,由各類藝術院校負責推薦選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