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吉林省蛟河市一直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托,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基礎建設。在每個鄉鎮建設一個200平方米以上的多功能綜合文化站,逐步完善數字化信息服務功能;諳繒蛩亟ㄉ枰桓?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動廣場;在每個村建設一個100平方米以上的高標準文化室、一個3000平方米以上的文體活動廣場。基本了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每個屯每年還扶持建設一批文化大院,帶動一批文化中心戶。
在活動開展上以村鎮中心、公路干線、旅游沿線村屯為重點,打造農村大舞臺,樹立文化品牌;充分利用農閑,借助文化廣場、文化室、文化大院等文化陣地,開展學文化、學技能活動,滿足農民的文化需求;系統挖掘整理漁獵、木幫、挖參、淘金、祭祀和東北“三大怪”等農村優秀民俗文化資源,建設一批民俗村和民俗大院;培育一批以旅游文化為依托、以鄉村游為主要形式、以農民經營為主體的旅游文化大院,以文化活動帶動旅游經濟發展。
在隊伍建設上以加強鄉鎮文化站隊伍建設為重點,不斷鞏固專業文化隊伍;以培養農民文化骨干為重點,不斷壯大業余文化隊伍;以發展圖書、音像、文化娛樂、文藝演出等農村文化市場和農村文化經濟人為重點,不斷發展文化產業隊伍。
在機制保障上以建立長效運行機制、領導責任機制、政策扶持機制為重點。制定農村文化建設長遠規劃目標,明確職責、目標和任務。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的投入主體。建立對農村文化活動場所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扶持機制。
|